white clouds

昨晚看了一个店铺,简单的分析,典型的精品化运营的店铺,日出单在2500单左右。这才是亚马逊运营中最期望实现的店铺状况。 

当然,有同学会询问,怎样才能评估出一个店铺的销量呢? 

我的建议是,就美国站来说,我的评估方法是,最近一个月店铺Feedback数量的10倍左右,差不多相当于该店铺一天的销量。当然,如果细化下来,还想知道单条Listing的销量,我的简单粗暴的统计是,在不考虑刷单的情况下,150个左右的销量可以收到一个产品Review。在这两个统计中,再加上更长的时间周期,看其店铺的Feedback和Review是否基本平均,就知道该店铺/该产品的销量是否平稳。对我们有参考意义的,就是那些销量多且平稳的店铺和Listing。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的获得数据,也不妨借助于第三方工具,比如,卖家精灵的插件就可以轻松评估出一条Listing的销量。 

但我更喜欢用手工的方式做个粗略的统计,一直到做具体产品的市场调研时,我才会要求我们运营的同事参考第三方工具呈现的数据来评估其市场容量和销量天花板。 

为什么一定要手工统计在前呢? 

因为只有手工的方式去做评估,大脑才能真正的运转一遍,这个产品的销量是否刺激到你,让你有了想做的冲动,往往更容易发生在手工统计的过程中。 

我经常提醒,想做好运营,一定得培养运营的体感才行。什么是运营的体感,你手工做的那些细节的工作就是

看到这个店铺时,我的内心还是蛮震撼的。垂直于一个类目,20多条产品,一天能够出2500单,真的是好得不要不要的,我能想象这是很多卖家心向往之却百般求索而不得的结果,但总有一些人就是这么的把它实现了。

我详细看了店铺里排名靠前的几款产品,发现了几个点值得每个卖家重视:

一、该店铺运营已经有5年以上,这说明该卖家这么多年一直在遵守着亚马逊平台的规则,没有做(至少没有做太多)违规的动作,否则,一个店铺不可能活这么长久;

很多卖家把亚马逊的运营等同于刷单测评黑科技,很多新卖家因为一些不良者的误导而一开始就想做这些骚操作,最终也只是坑害了自己。亚马逊是一件值得长期去做的事,而只有合规才能长久,这一点,每个卖家都应该铭记。

二、该店铺里的产品,基本上契合着我在讲选品时讲到的选刚需、功能性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可以持续去卖,不用担心更新换代,不用担心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市场了,抱着用三年五年来沉淀的心态,很多当下困扰自己的运营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虽然我也关注过一些分享者,讲述如何布局来打造季节性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产品等等,但我左思右想之后还是觉得,那种逻辑并不适合于我,我宁愿选择刚需类产品,多年不需要变更,一做就可以做多年。

三、店铺里的产品是典型的刚需、轻小、功能单一类型的产品,这类产品,备货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运营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打造起来之后,一点不少赚钱。

当然,总有卖家不屑,这,也能赚钱?是的,有些看似很不起眼的产品,确实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四、垂直于一个类目,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在这个卖家店铺里,垂直于一个非常细分的类目,覆盖不同的产品线,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形成合力。

在给孵化营同学讲课时我总是提醒,刚开始时,尽量从多个类目多个关键词入手,因为你并不能确保哪个类目哪个产品能够让你赚钱,一旦某个产品或者在某个品类产生稳定盈利之后,一定要学会垂直和沉淀,只有你挖得足够深,才能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可以这么说,这个店铺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的观点。

以上四点,是我在看到一个优秀店铺后的感受,在此,分享于你。

有同学可能会问,能否展示出这个店铺呢?对不起,真不能。但你应该有一种理念,只要你多关注一些优秀的Listing和店铺,你也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标杆。

从选品到运营,大量的行动是制胜的关键,真的还没有例外。

作者 跨境电商赢商荟

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赢商荟 推送跨境电商新闻,分享跨境电商干货,传递跨境电商技巧,揭秘跨境电商黑幕。365天,每天更新不断,您口袋里的跨境电商小助手

发表评论